文化常识是指称谓习惯、历法、节气、职官定位、地理、礼仪、古代音律、科举制度、宗法等文化内容的统称。
如历法中细分为纪年法、纪月法、纪日法、纪时法。
中华传统文化,内容广博,《诗经》《论语》《易经》,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林林总总,浩如烟海。
什么是文化常识
“文”与“化” 在甲骨文中,“文”字就像一个人,正面站着,这个人的胸口有一个交错的图案,这个图案很简单,可能是文身,也可能是衣服上的花纹,这是“文”的第一层意思。
在身上或者衣服上描绘一些花纹,可增加美感。还有更重要的理由,那就是赋予描绘的图案某种意义。
这是“文”的深层意思。这就如同一个中国运动员的服装上,必须印上中国国旗图案,而不是日本国旗的图案。
或者你是一个男人,在正常情况下,你就应该穿戴得像一个男人,不能像一个女人。《论语》中有这么一句:“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这句话的本意不是说这个人很斯文,温文尔雅,而是说一个人的美好的言行举止、外表体态,要和他的内在精神相协调,相呼应,表里如一,这样才称得上君子。 从这里,我们可以理解,文是外在的美好的东西,但是它的美好是代表这某种内在的东西,并且是和内在的东西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