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记录

欧阳修成就最高的体裁

时间:2023-07-20 13:39:49阅读:9
文赋1、欧阳修在文体学上的贡献之一是文体写作数量的丰富性欧阳修之所以一生当中能写作如此多的文体,与其仕宦经历和职业生涯有着直接关系。从24岁开始进入仕途(天圣八年)到65岁致仕(熙宁四年),欧阳修在其66年生

文赋

1、欧阳修在文体学上的贡献之一是文体写作数量的丰富性

欧阳修之所以一生当中能写作如此多的文体,与其仕宦经历和职业生涯有着直接关系。

从24岁开始进入仕途(天圣八年)到65岁致仕(熙宁四年),欧阳修在其66年生涯中,就有接近40年时间(丁母忧时间除外)都在做官,先后担任过40余个职位,这些职务当中,承担文字写作是其主要职责之一。

可见,仕宦生涯中众多职务的担任以及参与朝廷重大政治、礼仪、外交等活动,是欧阳修文体写作丰富的重要原因。

2、欧阳修文体写作的贡献之二是文体创新

作为文坛宗师,欧阳修具有很强的文学革新意识。欧阳修的文学革新认识首先来自他对文学本质和功能的认识,来源于他的文学创作观和审美理想。

他认为道胜文至、中充外光,强调写作者个人的道德修养和对现实生活的密切关注是文章写作成功的根本因素。

他认为文学应该表达真实、简而有法他认为文学应该具有审美意蕴他认为文学应该起到干预现实政治、发挥美刺讽谏的作用,如此等等。

欧阳修早年对韩愈文的喜好和刻苦学习,对古文的心慕手追,对骈文、昆体、太学体的极力反对、排斥,对石介、柳开、穆修等人好古文写作的肯定和追随。

对梅尧臣、苏舜钦诗风的欣赏和鼓吹,对三苏、曾巩、王安石的揄扬奖引等,都是他文学革新取得成功、自身能够成为引领风尚的一代宗师之缘由。

欧阳修新创的文体首先是“文赋”。赋作为一种文体,始于战国末期,大盛于两汉,直到五四新文学运动盛行白话文创作,赋体写作才整体上退出历史舞台。赋的文体特征极为复杂,非诗非文,亦诗亦文,历来或辞赋连称,或单名为赋。

欧阳修是一个希望对传统进行革新的人。在宋代文化历史中,经学、史学、文学等方面欧阳修是具备一个导引的作用。他以写赋的方法写文,又将骈文通于散文,这也都和他对文赋的传承和开拓不无关系。

欧阳修的探索之路是由于他的文坛盟主地位才更加受人关注,而文赋也就最终确立了其在历史上的位置。

文赋作为赋体之一类,新在何处一新在句式,化整为散,骈散结合二新在内容,不仅可以体物写志,还可以议论说理三新在结构较为灵活。

欧阳修的贡献在于创作了《秋声赋》等代表作品,开启了苏轼等人的效仿学习,将文赋这一形式发扬光大。

其次是诗话。诗话主要作为一种批评文体而影响到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诗话是一种独立特殊的文体,它的文体就是“话”。“话”就是故事,有趣好玩,用资谈助,这就是欧阳修在《诗话序》中所说的“以资闲谈”。

自然,诗话不是单篇文章之体,而是著作之体,是由短篇汇集而成。单就每一短篇而言,也可归入随笔、笔记等散文体之中,但既然话体独立,则诗话仍然可视为一种独立文体。

自欧阳修《诗话》一出,其后宋元明清作者继踵,蔚为大观,民国到当代出现了“诗话学”。推其首功,欧阳修当之无愧。

3、欧阳修文体写作的贡献之三在于对旧文体的改造

古今皆对欧阳修“破体为文”发表了很多意见,比如宋代王安石、黄庭坚、宋祁、秦观等人,由此引出了宋人关于“文章以体制为先”的重要结论。

有研究者认为欧阳修用“杂文学”观念融入“纯文学”散文进行写作,促进了中国散文的发展也有人从破体为文的角度讨论了欧阳修四六文的文体革新。

欧阳修对文体写作的贡献主要在于通过革新文体而创造出了不少优秀作品,赋予了这些文体以新的活力。欧阳修文体的革新涉及了各种文体。

至于对某一种(类)文体写作的论说则更多,此类材料太多,历代选家对其诗、赋、词,文之记、序、论、传、书启、墓志铭、墓表乃至状等多有具体评说,兹不赘。

总的说来,欧阳修在各体写作上都有创新突破,故能各体皆工,都有名篇。

三、欧阳修对文体的有关认识

欧阳修的文体学贡献,除了前述三个方面之外,还包括他对文体的有关认识。这些认识主要包括:

1、关于文体的体制体式、运用场合等方面的“得体”问题

文体之所以成为“体”,自然就包含了体式体制等结构形态、语体、风格等含义在内,也包含了其运用的场合、功能等方面。

如果说文学文体,如诗、文、词、赋、小说、戏剧等有大体而无定体,那么,相对而言,实用类文章特别是公文,则更为强调体制体式和应用场合。而欧阳修评价他人文章也强调“得体”问题。

2、“破体为文”的认识

“得体”是所谓尊体的问题,但是欧阳修不仅仅是强调尊体的问题,同时也对破体为文表示认同,甚至大胆地在自己的文体写作上进行试验。

前面已经涉及欧阳修破体为文的情况,如他的文赋是对赋文体的革新和创造,即将古文或散文的语体注入俳赋之中再比如在书表奏启等四六文中注入散文语体。

一般说来,欧阳修是反对四六文的,但是关键还是写得如何,比如对三苏父子写作的四六文,欧阳修是肯定和赞成的。

甚至后世流传甚广、大受欣赏的《醉翁亭记》也被人视为破体之作,即没有完全遵守“记”这一文体的规范。

至于欧阳修大量的记体文以议论而非叙述作为主要的表达方式,则可见其在尊体与破体方面是颇为圆通的,这也完全符合古代“文辞以体制为先”“定体则无,大体须有”的经典认识。

3、“文体”亦为“风格”的认识

欧阳修在诗歌文体写作上,喜欢效法模仿前代或同辈诗人的文体风格。这里他所谓的“体”更多是指风格,即体性之体。这说明欧阳修关于文体的认识不仅有体裁体式的文体含义,还包含了体性之体,即风格的含义。

他在诗歌创作中明确提到的就有玉台体、谢灵运体、李长吉体、孟郊体、韩孟联句体、贾岛体、王建体、圣俞体(梅尧臣),另外在《诗话》中还提到白乐天体、昆体等。这些“体”既有以诗人名字命名的,也有以流派命名的。

上述所列诗体包括南朝、唐代、五代以及宋朝。效法这些诗人或诗派进行写作,一方面可以看到欧阳修转益多师、广泛学习的精神,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其写作实践中的大胆探索。

宋代以体性之体来认识文体的人多有,欧阳修可以说是较早并且自觉的人,这对后来严羽以风格辨体是有影响的。他鼓吹和肯定梅尧臣、苏舜钦的诗歌,前述所谓圣俞体即是梅尧臣诗体。

在散文方面,他对柳开、石介、穆修等人写作散文的肯定,对古僻生涩的时文的反对,对韩愈气盛言宜、文从字顺的古文的推崇等等,都说明了他对文体之体性的认识。

相关资讯

  • 辽宁文学院是什么单位

  • 函授本科毕业证要回大学取吗

  • 函授大专教师资格证能进学校吗

  • 沈阳k801公交车停运了吗

  • 沈阳五金市场什么时候复工

  • 买实体书哪个网站最全最好

  • 军旅作家什么意思

  • 北京成人学历费用贵吗

  • 第一部叙述完整编年体史书

  • 学科物理和物理学研究生区别

  • 轩辕黄帝写下第一部医学著作

  • 雅思和研究生区别

首页

手机游戏

返回顶部

今日新开传奇

动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