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理答就是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反应和处理,是课堂问答的重要组成部分。
恰当的理答,是教师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技能。从实际的教学提问来看,学生对问题的回答主要有回答正确、回答部分正确(包括回答不完整)、回答错误和不回答(包括回答不出问题)四种情况。不管哪一种情况,教师理答的基本原则应该是:尽可能引导学生自己深入理解问题并找到答案,让学生体验到成功。基于这一基本原则,常用的理答方式我们可以采用提示等策略。
什么叫教师理答
所谓理答是指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应答和反馈,是紧随学生的反应(follow-up students respond)。教师的理答反应,直接关系到学生回答问题时的积极性,影响到课堂上学生的参与是否成功,并影响教师的长期教学效果。提问本身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反馈,教师的理答恰恰是反映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质量的指标之一。实验表明,有效理答都直接与学生回答成正比关系,即教师的理答越是积极主动,越是持肯定、欣赏的态度,学生越是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中。
总体而言,在学生没有正确回答或缺乏自信的回答时可以用理答技巧。理答可以分四种类型:提供正确答案;追问;转问;澄清。提供正确答案仅在学生因为粗心大意而回答错误时才能使用。我们主要探讨以下三种有效理答方式。
追问,即向回答问题的学生提额外的问题以帮助他们回答正确或提升回答水平。很多时候,要说明原问题的重点或要引导学生取得正确或全面的答案,教师要追加好几个问题,从而提升学生回答的水平。追问常用的方法有:让学生解释一下他为何这样回答,让学生举个例子来说明他的回答,让他们描述一下如果原问题的重点变了,那么他们的回答会怎么变化。
转问,即让另一学生来回答同一个问题。在学生回答错误但又不需要追问时,教师可使用转问。这种理答方式对于成就动机很强学生非常有效,他们受到挑战会更加努力学习。但是,转问对于那些很爱面子的学生来说,效果并不理想,他们可能感觉受到了伤害甚至是侮辱,从而导致其自我概念、学习动机、课堂参与和学业成绩的下降。所以教师要慎用转问。
澄清,即用不同的术语重新陈述同一个问题。当学生无法回答教师的问题时,常常是因为原问题的措词不当,学生难以理解。所有的教师都会有意无意的问一些表述不清的问题,这就必须借助澄清使原问题变得清晰、简单或使学生关注问题的关键点,在使用澄清时应避免衍生出新的问题。提问时应避免使用澄清,因为这既是无效问题和低效教师的一个反映,也是在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