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环境文化从古流传至今,有许多别称,如堪舆学、相地术、地理、山水之术、相宅术、青乌、青囊、形法。
堪舆,观天为堪,察地为舆,即研究天地运行的原理。相地术是古代环境文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是选取适宜居住的住宅宝地。地理源出《周易》,指的是研究地形,考察环境。
山水之术,山和水是古代环境文化学中嗯最重要的研究对象。
相宅术也是古代环境文化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青乌源自堪舆大师青乌子,以人名代称古代环境文化学。
青囊源自郭璞,据说他得到黄石公的《青囊中书》九卷,从而洞悉五行、天文、卜筮之术,成为一代环境文化学的大师。
形法作为古代环境文化的别称,是相地、相形之意,但外延很广,包括相人、相畜的。
中国古代环境文化学源远流长,尽管有一些传奇的色彩,但是我们用科学的态度摒弃其糟粕,就会发现古代环境文化学其实是一门科学的环境学和生态学,他是研究人和自然如何共存相处的学问,古代环境文化学依据的理论,是天人合一追求人与自然融洽和谐,这种哲学观念长期影响着人们的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造就了中华民族崇高的自然风尚。从现在的科学观点看,古代的环境文化学是集地质学,环境景观学,自然生态建筑学,天体运行方位学的集一体的综合学科。
环境的古代别称
古人自谦的说法是陋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