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群众操心事烦的措施如下:
一、坚持问需于民:带头开门接访、常态入户走访、畅通渠道迎访。
二、办好民生实事:集中分析研判、分类施策推进、及时总结评估、健全长效机制。
三、加强组织领导:压紧压实责任、组织示范引领、营造良好氛围。
要做到举一反三,从群众反映的具体问题出发,梳理出同类问题的解决办法,以点带面改进工作,遇事不避难、迎难而上。
如何解决群众操心事烦
解决群众操心事项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带头开门接访
各地、各部门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深入分管领域、城乡基层开展调查研究,收集社情民意;要结合工作实际参与网络对话,与网民“键对键”沟通交流,广泛讨论、答疑解惑;要定期到群众来访接待中心值访接访,现场办公解决问题,做到“事事有回音”,实现“开门纳谏”常态化。
2、常态入户走访
广大党员干部要经常深入基层一线,宣讲党的方针政策,解决实际问题,密切干群关系。县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深入联系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开展走访调研,机关干部要结合驻村帮扶、“城乡结对共建”、“双报到”等深入群众入户走访,村(社区)干部要全覆盖结对走访群众,普通党员要严格落实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做到常态走访、服务群众。
3、畅通渠道迎访
依托心连心服务中心、环保曝光台、乐山新闻网海棠社区等平台,定期收集热点难点问题,落实分级办理机制,畅通党委政府与群众在线沟通交流渠道,用好互联网、“两微一端”等新兴媒介,引导群众在网上便捷反映问题,及时回应群众关切。

4、集中分析研判
各地、各部门要针对收集到的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分类研判,聚焦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等民生领域突出问题,结合自身职能职责,通过召开党委(党组)会议、专题会议、联席会议等,集体研究确定民生实事清单,以“清单制+责任制+时限制”集中攻坚。原则上集中分析研判要于4月底前完成。
5、分类施策推进
按照“易事快办、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原则,对在政策范围内能及时解决的要落实“马上办”要求;对需要所在地与上级部门协调联动的,要落实“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制度和机关党员到社区“双报到”制度,统筹予以解决;对暂时不能解决或政策限制的,要拿出“时间表”和“路线图”,限时予以解决。实行党员承诺践诺制度,推动每名党员主动认领办实事项目。
6、及时总结评估
各地、各部门要将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的情况作为党务、政务、村务公开的重要内容,通过户外公开栏、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及时公布办实事项目和实施进度,接受党员群众评议和监督。要及时组织党员群众代表对办实事项目进行评估,推动过程公开、结果公开,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取信于民。原则上总结评估要于11月底前完成。
7、健全长效机制
各地、各部门在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过程中,既要着力解决具体人、具体事的问题,又要着力解决制度机制等根本性问题,将“当下改”和“长久立”相结合,完善民情反映机制、责任落实机制、督查考评机制,着力增强为民服务意识,健全为民服务体系,提升为民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