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升城市社区妇女维权意识,保障妇女合法权益,增强妇女和群众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城市社区采取四项举措推进妇女权益保障工作,调动了广大妇女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利的主动性,在城市社区营造了尊重和保障妇女权益的良好氛围。
健全工作机制,构建妇建联盟。一是健全完善妇女权益保障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细化工作任务,将妇女权益保障工作摆上重要工作日程。要求各社区及全体领导干部转变思想观念,树立大局意识,切实将妇女维权工作放到重要位置抓紧抓好。结合社区工作实际,制定工作方案,在各社区开展妇女权益保障专项行动,将“关爱女孩、关注女性、维护妇女合法权益”固化为社区日常工作。二是协调共建单位、“三官一师”、网格员、青年志愿者等各方力量,建立妇建联盟,将妇女工作融入社区共驻共建工作,形成社区与共建单位共同开展活动、共同开展服务、共同解决矛盾纠纷、共同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良好局面。
强化法治宣传,提高妇女维权意识。一是开展妇女维权教育。城市社区坚持以宪法为核心,以《民法典》《妇女权益保障法》《反家庭暴力法》《家庭教育促进法》等法律为重点,以专题讲座、法律讲堂、发放宣传彩页、入户宣讲、现场答疑等为载体,积极联合县妇联、共建单位、“三官一师”专业团队,利用“三八”维权周、国际家庭日、反家暴日、红色星期五等关键时间节点,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常态化开展德法教育,引导妇女合法维权。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升妇女权益保障工作能力。举办专题培训。督促各社区将《民法典》《妇女权益保障法》《反家庭暴力法》《家庭教育促进法》等法律法规纳入培训课程,贯彻落实“每月一法”。利用“女性之声”、“中国妇女网”、“甘肃妇女”、“民乐县城市社区e点通”、社区工作群及时推送优质学习资料,督促妇联干部利用业余时间、工作间隙时间进行学习。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开展党性教育活动,进一步激发城市社区妇联干部守初心、担使命的内生动力,不断深化妇联干部理想信念。探索“妇工 社工”的志愿服务模式。注重培育专业妇工、社区工作者队伍,培养专业的妇女权益保障维权干部队伍,及时为辖区妇女提供法律咨询和志愿服务,切实筑牢维护妇女合法权益法律屏障。
强化社区网格管理,提高城市社区综合治理能力。注重矛盾纠纷调处。把等待上访维权变为主动下访维权,深入基层了解维权现状,网格员、党员联系户、青年志愿者在社区广泛开展大排查,并采取实地走访和电话回访的方式,针对留守妇女儿童、单亲、离异家庭等重点家庭建立台帐,对走访回访记录、家庭情况、矛盾调处情况建立台账式管理,通过分类处置,解决妇女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对婚姻家庭纠纷预防化解采取提前介入。完善社区网格化管理。将原来119个网格增加到144个,选聘专职网格员144名,举办了网格员能力提升班4期;落实网格员电话了解、入户调查、入户回访制度,以“接诉即办”工作机制为线索,对第一时间掌握的家庭矛盾纠纷启动一键响应,全方位回应居民诉求,切实做到把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
城市社区更加认真履行妇联工作基本职能,进一步创新思维方式、工作方式、活动方式、组织方式,切实做好妇女权益保障工作,为促进社会和谐添砖加瓦。
作者:任丹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