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是方法论,也是认识论。它既是认识的结果,又是认识的起点。问题根据已知,求其未知,根据所思,求其未思。问题以现实为基础,把历史和未来联系起来,把已知和未知联系起来,把认识和实践联系起来,把观察和理论联系起来。问题是一切智慧的开始。
人类的思想史和活动史就是一部问题史,它们由一系列问题和逗号组成。没有问题就没有进步,没有问题就没有发展。问题是推动世界与人生不断的向前、向上发展的源动力。认识问题就是更好的认识世界,认识自己,更好的能动地参与到改造世界的活动中。
从人生角度看,生活是由一连串的问题构成的,生活史就是问题史。人生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历史过程。问题是人生之网上的纽结,它把人生的多种经历串联起来。从某种意义上说,拒绝问题就是拒绝生活,如果试图从重要问题旁绕开,那么生活之门将在我们身后关闭。
从生活角度看,问题是人生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好的向导。它激发个体思考的兴趣或动机,引发个体探索的行为,促进个体思维品质的提升。它使人认识到自己的无知,并发现已有知识中的缺陷,从而突破已知知识的束缚,致力于对未知知识的探索、发现与建构。
从现实角度看,问题有去蔽的作用,也有遮蔽的作用。它在打开一扇窗的同时,可能会关上另一扇窗。一方面,每个问题的发现、提出和明确,打开了通向一个未知领域的大门;另一方面,它使我们看不到,或忽略与之相关,对立领域的问题。问题是这两方面的统一体,前者要求我们不断地解决已发现的问题,后者要求我们不断地发现新问题。于是,人生便进入到永恒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人生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从简单到深刻,从低级到高级,不断的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
对于每个人而言,一次发现和解决问题之旅就是一次经验之旅,一次探索之旅,一次解蔽之旅,一次修行之旅,也是一次超越(新生)之旅。每一个重大问题的解决都会使解题者获得超越,超越原来的那个自己-----你已经不是之前的你,而是超越的你,你是新生的你。每一个解题者都将在解题的过程中积累经验,获得知识,发现奥秘,去蔽启明,体验生活,得到历练,获得意义,实现自我的成长和进步。因此,问题是成长的基石,人生在一次次问题之间实现不断地超越与发展。认识问题,了解问题就是加快成长与进步的步伐。
你的问题不一定是我的问题,但我的问题可能会是你的问题问题是认识的起点。以问题为起点的学习包含3方面:问题的形成、问题的探索和知识的建构。
问题的形成是学习的第一步,而在问题的形成过程中,个体对问题的主观感受或体验是关键,即问题体验。没有问题体验就不会有问题的形成。换言之,一个客观呈现的问题对个体而言没有实际意义,只有当个体认知问题的过程中产生了对问题的主观感受,即问题体验的时候,这个问题对个体才具有意义,问题也因为意义才成为个体的问题。
那到底什么是问题?没有形成的问题算问题吗?问题是一种疑难、困惑或矛盾,也是个体的一种主观感受或体验.但并非任何矛盾都是认识中的问题,只有实际中的问题被人认识,并反映到人的大脑,而又不能解释和理解时,它才转变成为认识中的问题。
换言之,一个问题是否成其为问题,取决于个体的体验。单纯的客观问题,如果没有主体的主观感受或体验,它是没有意义的,也不能称其为真正意义上的问题。本质上,问题是客观与主观的相统一,客观存在的问题未必就是主观上的问题。可以说,一个问题的存在与否,是主观的认知与感受:对知识经验差的人是问题,对知识经验丰富的人未必是问题;对有所追求者是问题,对一无所求者就未必是问题。问题只有引发个体的内在体验才产生意义,也才能真正转化成为自己的问题。
更具体的讲,客观存在的问题或他人提出的问题,对个体来讲,不一定是自己的问题。要使它转化成为自己的问题,则需要经历一个特定的心理过程。我们把这个特定的心理过程称之为问题体验。问题也因为个体的内在体验才产生了意义,进而才能转化成为个体自己的问题,而个体只有有了自己的真问题,问题的解决过程才可能发生,即问题的探索过程。 问题是怎么发生的?你的问题是如何变成我的问题的?
问题的问题:有没有问题?要看你是否能意识到问题
人生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