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sǎn wén。一指文采焕发二指犹行文三指文体名。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散文”一词大概出现在北宋太平兴国(976年12月-984年11月)时期。
《辞海》认为:中国六朝以来,为区别韵文与骈文,把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统称“散文”。后又泛指诗歌以外的所有文学体裁。
随着时代的发展,散文的概念由广义向狭义转变,并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1]
什么是散文语言
写诗的时候可以忽视掉事物的相关逻辑,只注重一种感受上的联系。但散文不可以,散文要注重事物的逻辑性。比如,我饮下一片月光这个在诗歌里没什么问题但在散文里就有些突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