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虚赋》中虚构子虚、乌有和亡是公三个人物,先是楚国使者子虚向齐国乌有先生夸耀楚国云梦泽之广大、物产之丰饶和楚王游猎之壮观,继而是乌有先生不服而加以反诘,并夸说齐国地大物博和齐王畋猎盛况。然后,亡是公出面,对二人之夸辞加以批驳,进而顺势夸耀天子上林之事以压倒齐楚,最后归结于天子自我醒悟,以此为讽谏。这篇赋是司马相如的代表作,堪称汉代散体大赋的典范作品。“西汉第一个以辞赋名家而彪炳千古者,是司马相如他也是把汉大赋完全定型化而使之脱离楚辞的首功人物。”
《子虚赋》充分体现了大赋的各项文体特征,在汉赋艺术领域中,其典范意义在大赋体式、艺术面貌和赋颂传统等方面都得到了展示。首先,奠定了汉代散体大赋的写作模式。枚乘《七发》是散体大赋的开山之作,标志着汉代大赋的形成,但它毕竟不以赋为名,形式也较为特殊。而司马相如的《子虚赋》篇,不仅在结构方式、描绘手段、语言文辞和规模气势上完备具有散体大赋的文体特征,而且与枚乘《七发》相比,能够把这些文体特征都发挥到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