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来看,他的诗歌和小说创作呈现了如下三个艺术特点:
1、和谐美:将自然与自然、人与自然、人与人、神与人以及东方和西方、生与死等和谐地统一在一起
2、自由美:充满了追求精神自由的激情
3、自然美:将欢乐、丰富的大自然移注到人的生命之中。
我将结合他的作品,从以上三个方面回答问题。
01 和谐美:将自然与自然、人与自然、人与人、神与人以及东方和西方、生与死等和谐地统一在一起
和谐,是泰戈尔追求的最高艺术目标,是泰戈尔文学艺术的核心和最高表现。泰戈尔认为,和谐为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和谐。诸如将自然与自然、人与自然、人与人、神与人以及东方和西方、生与死等和谐地统一在一起。任何事物只有在和周围事物和谐存在中才能呈现出美来。
泰戈尔认为最能显示和谐之美的是由人的感觉和情感所得的艺术世界,于是他借艺术的手段向人类展示出一幅完整的图画。
比如,诗人笔下萧萧的树叶与花悄悄地对话:
“我们,萧萧的树叶,都有声响地回答那暴风雨。但是,你是谁呢,那样地沉默着?”
风雨如晦,万籁同声之中,沉默者的回答是如此地平淡与质朴:
“我不过只是一朵花。”
这里,他要表达的是一种大自然在美的基础上的和谐,这是自然与自然物之间的和谐。这种和谐的美,用平淡、清新、质朴的语言和意境来表示,才达到了美的极致。单纯空灵的意象和柔婉坦真的对话,传达着大自然悄无声息的启示。
再看另一种和谐:
“你微微地笑着,不同我说话,而我觉得,为了这个,我已等了很久。”
没有言语而心领神会,这是感情的共鸣,心与心的交融。
“海水呀,你说的是什么是永恒的微笑。天空呀,你回答的是什么是永恒的沉默。”
水有意天有情,这又是怎样一幅和谐的画卷呢?
“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生与死交织成了一幅绚烂的图画,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
但泰戈尔所追求的和谐只能存在于他支配下的大自然中和他所想象的神话里。一触及人生与现实,和谐的乐章中就奏出了不和谐的音符。
泰戈尔的文学常识
泰戈尔受印度传统哲学思想和西方哲学思想的影响。他世界观最基本最核心部分还是印度传统的泛神论思想,即“梵我合一”。
在《缤纷集》中,他第一次提出“生命之神”观念。他对神的虔诚是和对生活、国家与人民的爱融合在一起的。这使他的诗歌也蒙上了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另外,他提倡东方的精神文明,但又不抹煞西方的物质文明。这些都使他的思想中充满了矛盾而表现在创作上。综观泰戈尔一生思想和创作发展,可大体分3个阶段:
①幼年直至1910年前后,他积极参加反英政治活动,歌颂民族英雄,宣扬爱国主义,提倡印度民族大团结。
②隐居生活直至1919年再次积极参加民族运动,爱国主义激情稍有消退,政治内强的诗歌被带有神秘意味的诗歌所取代,也受了西方象征主义、唯美主义诗歌的影响,宣扬的是爱与和谐。
③从1919年阿姆利则惨案开始直至逝世,他又开始关心政治,积极投入民族解放斗争,作品的内容又充满了政治激情,视野也开阔了,对世界和人类都十分关心。
可以说,泰戈尔一生的创作既有“菩萨慈眉”,也有“金刚怒目”。他的诗歌受印度古典文学、西方诗歌和孟加拉民间抒情诗歌的影响,多为不押韵、不雕琢的自由诗和散文诗;他的小说受西方小说的影响,又有创新,特别是把诗情画意融入其中,形成了独特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