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读书都是从左向又读,写字也不例外,但是在我们生活中,很多有年代的书籍,或者是招牌,都是从右向左读,古代人难道都是左撇子吗?
其实也不是古代人都是左撇子,是因为绳编的原因,编绳就是从右到左,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古代没有卫生纸,左手是用来处理排泄物的门户的,虽然经过用水清洗,但还是会有忌讳,所以文章的结尾就要放在左端。就是收书的时候也是从左到右,左手一直触摸的是竹木简的后面,就算是打开,看到的也是文章的开始。
从古代的书写方式来看,古人非常看中的就是尊卑思想,上为君,为父母,下为臣,为子女。左为大,右为小,“无出其右”就是没有超过的意思,竹简的书写是由一片片单片写好后,再装订的,不存在书写之前展开的问题,倒是书写之后,排列的问题,一般是右手持简,左手写字,写好后自然有左手放下,既然是左手放下,自然是从右像左读比较顺。
全世界看书的方式统一就是都是从上到下看,不管是从左到右,还是从右到左,都必须是从上到下阅读,绝大多数的文字的笔画,都遵循着同一个规律,从左向右书写(‘一’字、A字、2字都是从左向右拉开用力的),不管竖版书和横版书,它们的细节,都遵循了从左到右继而从上到下这个全人类通行习惯的。从细节上讲无论古今书写和阅读都是“从左到右”的。
古人都是左撇子吗
不是,大部分是右撇子。
左撇子又名“左利手”,意为做事情更习惯用左手的人,“利”指的是自己惯用的手。
左撇子是写字或用筷子的天生惯用手是左手的人,或运动项目天生用左手的人(如上篮,握拍,投球等)。依据这个标准,这两项动作天生惯用左手而后天被强行纠正的人,仍视为左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