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许多道理,须要经历相关的事情,方能明白。
譬如菜苗的压头水(植物移栽后所浇的第一次水,术语定根水),不能多浇:这道理,我早有听闻,却半信半疑,总觉得水应该多浇为好。直到有意做了试验,这才信服次日一看:浇水多的菜苗,病殃殃地贴着地浇水少的,一如移栽之前。
《菜根谭》有云:“德随量进,量由识长。故欲厚其德,不可不弘其量欲弘其量,不可不广其识。”其中,量,即气量识,即明辨是非的能力。
对学生而言,涉世太浅,历事太少这“识”,也难以在生活实践中快速壮大。所幸,年轻人身边,常常有不少惯于说教的长者——他(她)们如同传教士,不厌其烦地分享自己的人生经验和教训,劝告别人不要绕弯碰壁。
而乐于说教的人,之前往往厌恶说教在历经沧桑之后,唯恐后生晚辈,重蹈自己的覆辙。这样的人,我见过不少那样的话,也听过不少。
再美的食物,吃多了也腻再好的道理,听多了也烦。从前,我也比较抵触被迫“听课”如今,反而好为人师。很多时候,不经意间,便成了自己原本厌恶的人:譬如,厌恶父母唠叨的人,可能也是唠叨的父母。
吃小亏是福,吃大亏是祸。涉世未深的人,对于不伤筋动骨的小事,大可多去尝试即便破点皮,流些血,也无妨。但吃一垫,长一智要注意总结经验,不可一而再、再而三地在同一个地方摔倒。
若是明显损人害己的事,切勿沾边:有些坑洞,若陷进去,便可能爬不出来即使出得去,也可能身受重伤。
所以,年轻人要慎重地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面临重大的抉择,切不可儿戏。那些热心的说教,有不少是可以拾取的珍宝——说不定,自己日后也是乐于免费传经送宝的人。
忠言逆耳,良药苦口:人难德貌俱秀,物难内外兼美若内外皆好,则好又不足。明之珍,美于外而丑于内,人人爱之暗之宝,丑于外而美于内,人人恶之。
人若重外之美,则内必空虚若重内之美,则外必朴素。庄子有云:“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不知得进多少逆耳之言,喝多少苦口之药,方能获得这至美之物。
《格言连璧》有云:“能媚我者,必能害我,宜加意防之肯规予者,必肯助予,宜倾心听之。”喜递蜜糖的人,往往心术不正乐送苦药的人,常常忠厚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