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裁是词.词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词最早起源于民间,后来,文人依照乐谱声律节拍而写新词,叫做“填词”或“依声”.从此,词与音乐分离,形成一种句子长短不齐的格律诗.
五、七言诗句匀称对偶,表现出整齐美而词以长短句为主,呈现出参差美.词有词牌,即曲调.有的词调又因字数或句式的不同有不同的“体”.比较常用的词牌约100个.
“沁园春 ”就是个词牌名.又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据清代毛先舒《填词名解》之说,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0字以外为长调.最长的词牌《莺啼序》,240字.一定的词牌反映着一定的声情.
词牌名称的由来,多数已不可考.只有《菩萨蛮》、《忆秦娥》等少数有本事词.词的韵脚,是音乐上停顿的地方.一般不换韵.有的句句押,有的隔句押,还有的几句押.象五、七言诗一样,词讲究平仄.而仄声又要分上、去、入.可以叠字.
由于词在晚唐、五代、宋初多是酒席宴前娱宾遣兴之作,故有“词为小道、艳科”、“诗庄词媚”之说.随着词的发展,经柳永、苏轼,逐渐扩大了词的题材,至辛弃疾达到高峰,成为和诗歌同等地位的文学体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