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每一个和幼儿说话的机会,尽量多和幼儿说话。在幼儿吃饭、起床、用餐时,教师都可以与幼儿进行交流,如";今天的早餐好吃吗?多吃点";等,使幼儿感受到教师的爱和关心,增强安全感,从而变得活跃,愿意与教师接触。
二,激发幼儿说话的兴趣,使沟通是双向、互动的。针对那些沉默寡言的幼儿,教师要在平时善于观察,找到该类幼儿的兴趣点,如他们喜欢玩具,教师就可以拿着玩具,边跟他们玩边交谈,并引导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使幼儿逐渐喜欢说话。
三,当幼儿说话时,不轻易打断,要等幼儿说完再发言。教师要善于做一个倾听者,满足幼儿说话的欲望。幼儿说的大多是自己感到好玩或者害怕的事,需要找个人分享,或者需要教师的帮助,如果中途打断幼儿的表达,会挫伤其说话的积极性。
四,允许幼儿申辩,这是幼儿的权利。当幼儿犯错的时候,教师要允许幼儿申辩,因为这既是幼儿的一种权利,也是教师公平处理问题的前提。而且,在幼儿富有条理地讲明事情原委后,其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都会得到很好地锻炼。
五,多赞美,少批评。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多赞美幼儿,这是幼儿成长的润滑剂,可以增强幼儿的自尊和自信。而批评会打消幼儿的积极性,伤害幼儿的自尊和自信。
六,纠正幼儿的问题时要选择合适的时机。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缺点,当教师要纠正幼儿比较严重的缺点时,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比如,把幼儿单独叫到一个没人的地方,不宜在众多幼儿的面前进行批评责难,否则会使幼儿感到没有面子,抬不起头来。
幼师沟通技巧和应变能力
让我们为某某小朋友的进步拍拍手。
2、你的名字真好听,你可以大声的再告诉老师你的名字吗
3、谢谢你XXX帮了我的忙。(强调幼儿姓名)
4、某某小朋友也会举手发言了,大家都为你高兴。
02
选用适当的语言夸赞、鼓励
在沟通过程中,什么样的语言才是适当的语言呢教师与幼儿沟通时,应该选择幼儿容易听懂的字词句来作为与幼儿交流的媒介,用词要准确,句子表达要完整、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