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勰撰写的《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创作于齐代,是刘勰30多岁时的作品。全书50篇,分5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原道》至《辨骚》5篇,是全书的总纲。旨在阐明文学的起源和言必征圣、文必宗经的道理,表明指导全书的理论基础是儒家思想,从而解决道与文的统一问题。
第二部分从《明诗》至《书记》共20篇,为文体论。刘勰认为“论文叙笔。则囿别区分”。于是按“文”、“笔”两类分别对33种文体作“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的研究,从而弄清楚每一文体的源流演变。指明其特征、功用,并通过评析典型作品,提出每种文体的写作要求。
第三部分从《神思》到《物色》20篇为创作论,讨论创作过程中构思、作家个性与风格、继承与创新、内容与形式等基本文学理论问题,也讨论了创作中有关谋篇布局、结构层次以及语言、文字、音律、遗词、造句、修辞方法等写作方法和表现技巧问题。
第四部分《才略》、《知音》、《程器》3篇,为文学批评论。他指出了文学批评中的偏颇,确立了文学批评的原则,提出了正确的批评标准,对文学批评家的修养、学识、态度等相关问题作了具体要求。
《序志》一篇是全书的总序,详细介绍本书的内容、体例、结构、写作动机、指导思想等,以圣人“政化贵文”、“事迹贵文”、“修身贵文”为准绳,以匡正当时文坛“辞文爱奇,言贵浮诡”的形式主义文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