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右半边读音是刍chú。
刍[chú]汉语文字
刍(拼音:chú)是汉语二级通用规范汉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手持断草的样子。本义是割草,引申为割草的人和割下来的草,还可以引申为吃草的牲畜,如牛羊。也用作谦辞,称与自己有关的东西。
绉的右半边读音
刍chu
拼音chu
部首刍
笔画五
①割草。《汉书赵充国传》:“令军母燔聚落,刍牧田中。”(在田里割草放牲口。)又割草的人。《诗经大雅板》:“先民有言,询于刍尧。”(尧:打柴,这里指打柴的人。)
②牲口吃的草。《庄子列御传》:“子见夫牺牛乎,衣以文绣,食以刍叔。”(叔:通“菽”。豆子)又用作动词。用草料喂牲口。《周礼地官充人》:“刍之三月。”[刍豢]指家畜。《庄子齐物论》:“民食刍刍,麇鹿食荐。”(荐: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