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切献给党》
作者:吴运铎(我国兵工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抗战时期,吴运铎为研制武器多次负伤,浑身上下有200多处炸伤,4根手指被炸断,左眼被炸瞎,一条腿被炸断,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1952年,吴运铎出版自传体小说《把一切献给党》,他“把一切献给党”的赤子之心,将永远闪烁着灿烂的光辉,成为兵器工业薪火相传的“根”和“魂”。他曾说:“我们时代的年轻人,虽然不是驴推磨似的打发日子,如果我们今天不比昨天做得更好,也学得更多,生活就会失去意义。”
部分摘抄内容
      那天的太阳晒得身上有些发热。老秦站起来脱掉上衣,铺在地上,望着山洼里那一片黄色土房,凝神微笑着说:“看我们工厂(厂房)多好!才一年时间,发展得这么大,再过几年,说不定真能造出大炮呢!”
      我也跟着站起来,望着脚底下的山沟。想到未来的日子,感到很愉快。老秦回过头,忽然问我道:“老吴,你将来准备做什么”
      我想了想,我一直是个工人,机器永远对我有一种魔力。当它平平稳稳地转动,像琴键弹出一个个动听的音符的时候,心里就愉快当它发出杂乱的噪音,像一个醉汉发着呓语的时候,心里就不安,好像是亲人得了重病,恨不得把我的心掏出来,放进他的胸膛里去。这种感情(情感),是任何一个热爱自己事业的人都会有的。可是,在我内心深处,还有一种最使我激动的感情:不仅要做一个热爱自己事业的人,而且要做一个共产主义战士。他们的口号是“吃苦在前,享福在后”,在战斗中,又是“冲锋在前,退却在后”。做一个这样的人,是最大的光荣,也是最大的幸福。因此,我毫不迟疑(犹豫)地说:“做个共产党员!”
     秦永祥的眼睛立刻闪耀着光亮,他丢开书本,紧紧抓住我的手。热烈地喊道:
“太好了,太好了!”
      那时候,为了防止敌人的破坏,党还没有完全公开。不过,那些忠诚积极的人,在我们心里都印下一个特别记号,因为这些人平时都是大家的榜样。秦永祥就是受到普遍(尊重)敬重的一人。我向老秦说:“老秦,我早就想参加党,为党做更多的工作。只是我有不少缺点,感情又急躁,恐怕离党员的标准太远了。”
     “只要努力争取,党一定吸收你!”老秦说,“做个革命战士,最重要的,得有坚定的立场,对党无限忠诚,经得起任何考验,不管什么时候,都跟着党走,不变心!”
       因此,听了老秦的话,我就说:“我(意识)认识到,为人类最美好的理想——共产主义事业而斗争,就是终身最大的幸福。我要把自己完全交给党,听党的话。希望你好好帮助我。”
把一切献给党原文摘抄
《把一切献给党》书摘:童年
我是在矿山上长大的。
听父亲说,我们老家在湖北,家里穷得连瓦也没一片。祖父祖母都死得很早。父亲从小四处流浪,做过店铺学徒,做过苦工,后来流落到江西萍乡煤矿,当一名记账的小职员,才在这里安下家。
萍乡煤矿是当时中国南方最大的一座煤矿,矿工们都叫它安源山。山上山下,长满茂密的树木。山腰上,烟囱竖立,日夜喷吐着黑烟,炭粉把青山绿树都染黑了。连绵不断的高山,包围着这座矿工城。
我家就住在煤窑直井口旁的山脚下。在我童年的心里,矿井是个很神秘的地方。老年人说,那里藏着宝物,谁能得到宝物,谁就得到幸福。也有人说,那里暗无天日,有一天太阳照进了矿井,人们就不再受穷受苦。听到这些神奇的传说,我一心想进矿井。虽然母亲不断地嘱咐我说:“煤窑里小孩可不能进去,进去就出不来!”也吓不住我。我像一只初出巢觅食的小鸟,成天在矿山上跑来跑去,恨不得找个机会钻进矿井,把听到的一切都弄个明白。
离家门口不远的直井旁,煤车一溜溜地从井口运到洗煤厂。我喜欢学工人们的样子推煤车,弄得满身大汗,有时趁工人不注意,钻进了空煤车,弄得一身煤灰和油污。我羡慕刷洗烟囱的工人们的勇敢,也想冒险尝试一下,挽着烟囱上的铁环,一步一步地向上爬,弄得满脸煤灰,刮破了衣服。只是,每次溜近煤窑口,都被大人赶回来……
童年有一天,父亲买了一只鸭子,拴在院子的棚架底下。哥哥说鸭子会浮水,不沉底。难道真有这种怪事?趁着母亲没看见,我悄悄地解开绳子,抱起鸭子,一直跑到煤窑直井前的广场上,钻过了栏杆,把鸭子丢进喷水池里。
喷水池是洋灰砌的,池里都是发电厂排出的热水。水流涌过粗大的铁管,喷到半空,又倒泻下来,发出闷雷一样的响声,鸭子在池里吓得乱窜。父亲不问情由,就把我拖回家去,打了一顿。第二天,拿来一个新书包,一本新书,把我叫到跟前说:
“你在家调皮总算调够了,今年六岁啦,该上学了,明天上后山胡老先生那里念书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