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主义是在欧美首先出现的文学思潮,在19世纪初就传入中国。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有很复杂的背景,准确地说,现代主义是由许多具有现代主义创作手法派别汇成的一股文艺思潮。这种流派的产生有它的历史与地域因素:现代工业的兴起,涌现出一批中产阶级,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冷漠、孤僻,社会成为一种异己的力量,人感到无比的孤独。
两次世界大战,西方的自由、博爱、人道理想的观念被战争破坏,西方的文明被抛进了一场危机之中,现代主义就在这样的条件下诞生的。现代主义的派别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象征主义、意象派、意识流、黑色幽默、存在主义、荒诞派戏剧、新体小说以及魔幻现实主义等。它的主要作家是托·马尔斯曼,卡夫卡,萨特,加谬,贝克特以及马尔克斯等等。
现代主义的审美意识是表现荒谬、混乱、猥琐、邪恶以及丑陋等意识,使作品中的场景出现梦魇的特征。他们的理由是要表现“诚实的意识”,这是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精神。
在真善美的观念上,现代主义认为真善美并不是必然统一的整体,美与善可以是真的,也会是假的,丑与恶都是与美和善相反的,但会是真的。
在形式上,现代主义变化多端,没有固定的形式,它的特点是故意打破时空顺序,大量运用梦境、心理时间、黑色幽默以及魔幻、意象、象征与意识流等手法去表现生活与人的性格。
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是对现实主义文学的继承、超越与悖离,它们都用非理性主义作为基础,表现出激烈的反传统倾向,现代主义文学想建立起以“表现论”为中心的新规则与范式。
否定作品的整体性、确定性、规范性与目的性,主张无限制的开放性、多样性与相对性,反对任何规范、模式以及中心等对文学创作的制约。还想对小说、诗歌、戏剧等传统形式和叙述本身进行解构,认为文学艺术是人人可以任意享用的日常消费与商品。
在文学和社会人生的关系上,现代主义注重展示主体生存状况,以为世界是荒谬无序的,存在是不可认识的。
在人物塑造上,主张自我表白的话语欲望,打破以人为中心讲述完整的故事的惯有模式。在作品的情节内容上,具有明显的虚构性和荒诞性特征。在艺术手法上,现代主义文学主张艺术形式和艺术技巧的创新,表现出随意性以及不确定的特征。
文学上的现代主义是什么
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是本世纪流行于欧美文坛的一种资产阶级的文艺思潮,也是当代西方世界社会危机、精神危机和艺术危机在文艺领域的反映。它语源于法语Moderne,具有最新的、现代的,先锋的含义。
二十世纪初期,在欧洲的一些大国里,文学艺术的各个领域相继出现了若干新奇的派别,例如绘画方面的抽象派,音乐中的反轩调主义,雕刻中的反现实主义,诗歌中的未来主义,小说中的意识流,戏剧里的表现主义等等。到了本世纪二十年代,逐渐汇合而成有社会景物现代主义思潮,或称现代派。它的主要特征是:反对古典的艺术传统,在题材上、技巧上力求新奇,标新立异,在精神上则带有歇斯底里的疯狂性质,作家们着力发掘的不是外在的客观世界,而是作者自己的贫乏而空虚的内心世界。他们排斥巴尔扎克式的批判现实主义,认为它呆板、单调、机械;他们崇拜奥地利的病理学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主张描写梦境和人的下意识领域,追求表现人们在一瞬间感受到的"神秘的抽象的王国"。西方学者就把这种鼓吹反现实主义的,主张作家任意妄为和疯狂自我表现的文艺思想,笼统地称之为现代主义思潮。
现代主义主要包括本世纪二十年代兴起的以德国为中心的表现主义,以意大利为中心的未来主义,以法国为中心的超实现主义,以英国为中心的意识流文学;也包括三十至六十年代兴起的存在主义文学,荒诞派戏剧,新小说派,"垮掉的一代"和"黑色幽默"等等。一般认为,英国的乔伊斯,法国的普鲁斯特和用德语写作的奥地利犹太作家卡夫卡,是欧美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
西方的现代主义是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的产物,也是各种非理性主义哲学和社会思潮影响下的产物。
19世纪下半叶以来西方各种与传统异然有别的文学艺术思潮的统称,旨在表现对20世纪所发生的深刻变化而作出的精神反映;
19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初天主教会内部出现的一股旨在用现代哲学重新诠释天主教教义的神学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