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不主义。
八不主义指中国新文学运动时,胡适发表的文章《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的文学的八个主张。
胡适,男,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曾用名嗣穈,字希疆,学名洪骍,后改名适,字适之。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安徽宣城市绩溪县人,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
胡适提倡的“八事”与“八不主义”,其精神与意义皆一贯,其中要求“言之有物”及不作“无病呻吟”是论文学的内容,其他六项则论文学的形式。新文学运动的背景,乃胡适等人见中国积弱难反,认为僵死的文学语言使国人无法阅读,倡导“我手写我口”,企图以白话文普及知识,提升国力。
胡适的文学主张
新文化运动中胡适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鼓吹白话文学的“八不主义”:一不言之无物,二不摹仿古文法,三不讲求(拘泥)文法,四不作无病呻吟,五不用滥调套语,六不用典,七不讲对仗,八不避俗字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