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致力于从思想文化领域解放中国人,寻求救国之道,新文化运动就此揭开序幕。新文化运动一大革新领域就是文学领域,文学领域的改革又以倡导白话文为突出点。1917年1月,时留美求学的胡适向《新青年》杂志寄来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一经发布,便引来文学界多方讨论。旧文人将之唾为异端,新文人却将之奉为神作。
这篇文章便是胡适在国内文学界的成名之作——《文学改良刍议》。在这篇文中中胡适明确指出当今文学改良需从言之有物、不仿古人、讲求文法、不作无病呻吟、去除陈词滥调、不用典、不用对仗、不必俗字俗语进行。此些见解一经提出,立即引起了陈独秀的注意,并发表《文学革命论》声援胡适的主张。1918年5月,鲁迅完成中国首部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正式以一个“狂放”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
文学改良刍议意义
胡适为新文化运动做出了贡献,同时新文化运动也成就了他。促进了白话文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