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代末,好莱坞依靠雄厚的实力开始制作大型动画电影,并于1938年推出了投资百万美元的动画片《白雪公主》,其长度和普通故事片相当。影片推出后,立刻风靡全球,取得了惊人的票房收入。影片在上海放映后,使中国的电影制作商也开始萌生制作大型动画的念头。直到1941年,万氏兄弟终于推出了中国第一部,同时也是当时亚洲第一部的动画长片《铁扇公主》。
《铁扇公主》取材于古典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三借芭蕉扇”一段故事,片长达1小时20分钟。影片描写唐僧师徒4人去西天取经,受阻于火焰山。孙悟空、猪八戒到翠屏山芭蕉洞找牛魔王之妻铁扇公主借灭火的芭蕉扇,铁扇公主不肯借予。悟空和八戒与公主和牛魔王经过几个回合的斗法,终得宝扇,扇灭火焰山的烈火,登上取经的路程。
影片故事曲折生动,孙悟空变成小虫钻进铁扇公主腹内大闹;猪八戒化作牛魔王的模样从铁扇公主手中骗到真扇;牛魔王又化作猪八戒的模样从孙悟空手中骗回扇子等许多情节,都处理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即使在六七十年后的今天看来依然饶有兴趣。
因为影片的诞生本身就受到《白雪公主》的启发。所以《铁扇公主》很明显受到了西方迪士尼的影响,从悟空的设定可以看出来,大脑袋,细胳膊细腿,非常像早期的米老鼠,还有孙悟空变成小虫子,也和迪士尼电影早期出现的昆虫差不多。另外配合着音乐经常有一个把另一个打扁,然后吹气还原;还有沙僧被风吹到五官全失然后慢慢拼起来的桥段,这些和早期的迪士尼动画甚至晚一点的《猫和老鼠》之类滑稽的动作场面非常相似。使得这部影片带有一股浓重的迪士尼色彩。
不过,万氏兄弟在吸取西方元素的同时,也同样吸收了中国戏曲造型以及古典文化等艺术元素在影片当中,比如说,孙悟空的外形虽然和米老鼠相像,但它却明显画着一张京剧面孔
其次,人物动作的设计,如铁扇公主第一次从芭蕉洞里出来,那种架势,那个步伐,也和京剧人物出场相似,另外影片将中国山水画第一次搬上银幕,让静止的山水动起来,从而使这部动画片增加了更为浓郁的民族特色。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影片诞生于抗日战争期间,万氏兄弟也有意借助孙悟空的斗争精神鼓舞中国人民的抗日斗志。孙悟空这个深入人心的抗争形象无疑很恰当地传达了作者反抗侵略的意图。孙悟空号召人民大众起来反对牛魔王,实际上是讽刺日军对中国的侵略,号召中国的人民大众一起携手对抗日本侵略者。在一部动画片中注入符合时代需求的精神,这说明万籁鸣的创作格局早已超越了一般动画片的界限。
更难得的是,孙悟空这个形象在万籁鸣的创作中获得了延续和成长。从钻入铁扇公主的肚子小打小闹一番,到《大闹天宫》中在天庭大大搅和一场,而且万籁鸣将《西游记》原著中孙悟空被收复的下场改为孙悟空最终获得胜利的结局,也表现出万籁鸣作为一位艺术家追求自由表达的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