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记录

之以在古文中的意思

时间:2023-06-21 17:06:11阅读:7
之在文言文中的意思1、之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到……去”。《为学》:“吾欲之南海。”2、指示代词,相当于“这个”、“这”、“这种”等。《廉颇蔺相如列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3、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

之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1、之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到……去”。《为学》:“吾欲之南海。”

2、指示代词,相当于“这个”、“这”、“这种”等。《廉颇蔺相如列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3、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它”、“它们”、“他们”等。《论积贮疏》:“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郑伯克段于鄢》:“爱共叔段,欲立之。”

4、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捕蛇者说》:“君将哀而生之乎”

5、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您”。《汉书·蒯通传》:“窃闵公之将死,故吊之。”

";以";在文言文中的用法:

一、作动词,译为“认为、以为”。

例句: 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两小儿辩日》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一、介词,相当于“用”。例句: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记》

2、以衾拥覆,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

二、介词,相当于“把、拿”。例句:

1、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陈涉世家》

2、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

三、介词,可译成“因、因为”。

例句: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

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有时与“是”连用为“是以”或“以是”,可理解为“因此”。

例如: 1、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2、是以众议举宠为督。《出师表》 3、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五、介词,可译为“凭借”。例句: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曹刿论战》

六、介词,相当于“从、由”。例如: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隆中对》

七、介词,译为“按照”。例如: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八、连词,相当于“用来、以便”。例句: 1、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2、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陈涉世家》 3、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隆中对》 4、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

九、连词,表示顺承,相当于“而”,也可不译。例如: 1、手自笔录,计日以还。《送东阳马生序》 2、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小石潭记》 3、高祖因之以成帝业。《隆中对》

十、连词,译为“以致”。例如: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

十一、通“已”,已经。例如: 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之以在古文中的意思

用作动词

(1)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 同本义

之,出也。

(3)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4) 又如:之如(前往);之往(去;到);之官(上任;前往任所);之国(前往封地);之适(前往)

2、代词

(1) 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2) 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3) 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3、助词

(1) 的

(2) 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3) 又如:钟鼓之声;一家之长;原因之一;夫子之文章

(4) 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5) 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4、形容词

具有字母S的形状的,“之”字形 [zigzag]。如:之江(江流曲折如“之”字者);之字路(曲折如“之”字形的路)

5、动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本义:超过)

(2) 往;去

(3) 取

(4) 如;好像

(5) 又如:于何(如何)

相关资讯

  • 上海教育考试院怎么样

  • 上海2022年计发基数几月公佈

  • 交大欧亚中学怎么样

  • 上上海交通大学有什么好处

  • 上海网络工程学院是几本

  • 2022上海延迟开学吗

  • 交大附中高中怎么样

  • 教院二附中高中怎么样

  • 闵教院附中好不好

  • 上海义务教育学校分类

  • 交通大学是几本

  • 2022高考上海参考人数总数

首页

手机游戏

返回顶部

今日新开传奇

动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