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外交是指一国政府通过文化交流、信息项目等形式,了解、获悉情况并影响国外公众,以提高本国国家形象和国际影响力,进而增加本国国家利益的外交方式。
在传统的认识中,公共外交被简单地等同为宣传和政策的创可贴,集中化的大众传媒是主要手段。非政府组织及其网络的兴起标志着“新公共外交”的崛起。
公共外交是什么
公共外交是一国为告知和影响外国公众,通过文化、教育、体育、媒体等交流方式,与之建立沟通和交流,以争取其对本国的了解、理解和好感。
公共外交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政府主导性明显。它是国家整体外交的一部分,政府主导性非常明显。
二、各方积极参与。公共外交的对象不是外国政府,而是非政府组织和个人。
三、目标更“软性”。公共外交不同于传统外交追求的硬目标,而是影响国外公众的“认知”或“感觉”,是“软性”目标,需要通过各类交流、沟通才能逐步达到目标。文化、教育、旅游、体育、卫生、科技等等都可以发挥相应的作用。
四、注重多方互动。这一点不同于传统的外宣;不仅以别人听得懂的语言和表达方式讲述我们的故事,更要倾听他们的反馈、关注和建议。
简言之,公共外交虽不同于传统的政府外交,但是国家整体外交的重要部分,政府主导是前提,各界参与保活力,外无定界,形无定式。一管之见,供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