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溯本求源 溯:追寻;本:事物的根本;求:探索;源:源头。追寻根本,探求起源。比喻寻根究底。 ;
成语滥觞所出 觞:酒器;滥觞:使酒杯浮起来。原指江河的发源之处水很小,只能浮起酒杯。后用以指事物的起源。也比喻事物所起源的地方。 ;
成语拔本塞源 本:根本,根源。拔起树根,塞住水源。比喻防患除害要从根本上打主意。 ;
成语同源异派 指起始、发端相同而趋向、终结不同。同“同源异流”。 ;
成语左右逢源 战国时期,孟子给他的学生讲治学之道,学生问怎样才能学到高深的学问,孟子说:方法要对,态度要好,学习要有自觉性,学习知识要心有所得,久而久之,就学得广、深、透,使用起来就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自然就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
成语溯流求源 比喻寻究事物的起始演变。同“溯流穷源”。 ;
成语溯流追源 犹溯流穷源。比喻寻究事物的起始演变。 ;
成语起根发由 比喻指出事物的根源。 ;
成语饮水思源 喝水的时候想起水是从哪儿来的。比喻不忘本。 ;
成语原始察终 原:推求。探求事物发展的起源和结果。 ;
成语原始要终 原、要:推求。探求事物发展的起源和结果。 ;
成语同源异流 指起始、发端相同而趋向、终结不同。 ;
成语求端讯末 求寻求;讯:询问;端:开始;末:结果。寻求事情的起源,询问事情的结果。形容办事态度十分严肃认真。 ;
表示起源的成语
形容“起源”的成语有:开天辟地、开山鼻祖、天地剖判、天开地辟、大辂椎轮
开天辟地 [ kāi tiān pì dì ]:古代神话传说:盘古氏开辟天地,开始有人类历史。后常比喻空前的,自古以来没有过的。
出处:三国·吴·徐整《三五历纪》:“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在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
开山鼻祖 [kāi shān bí zǔ]:比喻一个学术流派、技艺的开创者。
出处:孙犁《关于中篇小说》:“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是中国中篇小说的开山鼻祖。”
天地剖判 [tiān dì pōu pàn]:犹言开天辟地。比喻空前的,自古以来没有过的。
天开地辟 [tiān kāi dì pì] :犹言开天辟地。【出自】:宋·欧阳修《晋祠》诗:“天开地辟真主出,犹须再驾方凯旋。”宋·洪适《奉礼歌》:“斗转参横将旦,天开地辟如春。”元·刘致《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天开地辟由盘古,人物才分下土。”